社區爭議一時口角,成功不起訴處分結案
案件背景|社區意見不合,竟遭刑事告訴?
本件當事人是一位熱心參與社區事務的住戶,與社區總幹事在討論公共事務時,因意見分歧而發生口角。一時情緒激動說出不當言詞,沒想到對方隨即提告,指控當事人涉及公然侮辱、恐嚇刑事罪名,令當事人相當驚慌。
事件發生後,當事人立即委任本所楊富淞律師出面處理,希望釐清誤會、爭取法律上的清白。
調解過程|主動釋出善意,避免訴訟擴大化
楊律師受任後,除了蒐集證據與準備法律攻防,也主動與對方聯繫進行調解,盼能透過理性對話化解爭端,避免訴訟擴大對雙方造成更大傷害。
在調解過程中,律師以尊重態度說明當事人並無惡意,雙方衝突實屬一時情緒所致。儘管對方最初情緒激動、態度強硬,經多次溝通後,對方情緒逐漸緩和,最終表達願意和平處理、不再堅持告訴。
訴訟過程|律師逐條抗辯,還原爭執真相
即使雙方已有一定程度的和解意願,律師仍備妥充分辯護資料,以防檢察官另有認定,以下為主要抗辯重點:
•公然侮辱罪:並無其他人在場,亦非公開場所,不符「公然」要件。
•恐嚇罪:言語雖激烈,但並未構成具體恐嚇行為,對方主觀上也未真正產生畏懼心理。
整體爭執源於公共事務討論,非蓄意攻擊,應不構成刑事犯罪。
訴訟結果|檢察官認定罪嫌不足,不起訴結案!
桃園地檢署正式作出不起訴處分,認為本案罪嫌不足,亦有雙方調解紀錄佐證事件已和緩落幕,不需再進入訴訟程序。
這表示當事人完全免除刑事責任,也無需出庭或接受審判,得以回歸正常生活。
案例啟示|冷靜、對話、專業法律支援,都是保護自己的方法!
本案提醒我們,在社區爭議中即便言語一時激動,也不代表就一定會構成犯罪。最重要的是冷靜應對、尊重對話,並適時尋求律師協助,不僅能釐清法律責任,也有助於修補雙方關係,達到真正的「止紛息訟」。
若您或親友也曾因誤會遭遇不實指控,歡迎聯繫楊富淞律師,讓我們用法律與溝通雙重力量,為您排除風險、守護清白。